傑出校友

2022年12月15日

校友王思淇 (2014年畢業)

畢業於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
現職於屯門醫院

我想「無所適從」該是最適合形容初來香港的我的一個成語,嶄新的環境,截然不同的文化,還有陌生的面孔,都令我無所適從。儘管最初四處碰壁,但迷茫之時有幸得到裘錦秋的接納,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。在這我不僅學會了課本 上的知識,助我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,也學到了各種為 人處事的道理,能夠更加自信地融入社會。至今為止的一切 成就,都少不了裘錦秋師生們的一份力量。在此感謝學校陪 我度過的這寶貴的三年青春,也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好好珍惜 寶貴的中學時光,走出精彩的人生路!

校友張偉傑
(2018年畢業)

現在就讀香港理工大學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哲學博士生

母校老師對教學充滿熱誠,除教導我書本上的知識外,更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中成長。還記得初中的班主任對自己的叮嚀: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」自此對自己的要求提高,但原來說來簡單,到實行時卻艱難困苦,感謝過去曾遇過的老師,在你們的鼓勵中成長, 學會自強不息的精神,最終令到我有幸選到自己感興趣的大 學學科,來年更會於理工大學攻讀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 哲學博士的課程,可以更好計劃自己的人生。

校友薛桓飛
(2020年畢業)

現就讀於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

感謝母校對我多年的栽培。除了日常教學,學校會根據我的學習需要提供相應的補充課程,促使我對學科有進一步的認識。學校同時重視同學的語文能力,所以我在校以來透過師長的指導,打好了語言基礎。除學習以外,學校也推廣全能發展,積極引入各類興趣班並准許學生自主組織興趣類社團,鼓勵同學尋找自己的興趣。我也有幸透過參與學校的科技學會,激發了 我對科學技術的追求。我相信學弟妹在學校的悉心栽 培下能文武雙全,成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個體,步入 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府。

校友高培基 (2016年畢業)

現在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生

大家好,我是培基。我在 2016 年畢業於裘錦秋中學(元朗)。其後,我在 2020 年取得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化學理學士學位(一級榮譽)。接著,繼續留在香港科技大學並開始了我的研究生學習。現在是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的三年級博 士 生, 正 在 JonathanHalpert 教授的組別中研究鈣鈦礦納米物料的設 計和合成,以及對其在發光二極體(LED)上的應用。

校友余可妍 (2022年畢業)

現就讀於香港大學理學士(精算學)

歲月不居,時節如流,轉眼間我已經開始了另一段旅程,但在裘錦秋度過的時光,仍鐫刻在記憶深處。這裏有盡職盡責、親切的校長、老師;有可愛的職工們;有善良的同學們;更傳遞、教會了我們可貴的信念——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學校除了在學習上提供豐富的課程,亦有全方面素質教育的培養,如我曾參加北京學校交流活動,參觀歷史博物館、遊覽頤和園,讓 我切身沉浸在中國悠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之中,開闊視野。求 知的旅程是永無止境的,祝願學弟學妹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 一秒,勇於追逐,在青春裏肆意奔跑。 

校友劉卓嵐 (2021年畢業)

現就讀於香港教育大學(幼兒教育榮譽學士)

轉眼間,已畢業於母校接近兩年了。還記得當屆聯招放榜,並沒有獲得心儀院校發出之取錄通知。當時的我既迷茫又不甘,既失望又無奈。雖然如此,當年的班主任對我説:「沒關係,你是個堅強的女子,你在哪裡也可以發光發亮!」。於是,我便鼓起勇氣來,接受其取錄,展開大學新生活。
在我大學生活的第一年,新的環境當然帶來不同新鮮感。即使如此,我亦盡可能克制自己,確保自己有足夠時間學業應付學業。當中最困難的事莫過於網課學習。由於大學生活的自由度頗高,也考起我的自制能力。經過持續一年的努力,考上不錯的成績。故此,不甘的我嘗試申請轉校至心儀院校*,即是香港教育大學。半年內,經歷不少失眠夜,感覺十分煎熬。但沒想過,我還真的成功了,獲得由香港教育大學發出的取錄通知,入讀當年與我擦身而過的院校和課程。說白了,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,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。
堅強的師弟師妹們,咬緊牙關走下去。總有一天,會走到你們該到的位置。
(*編按,劉同學原入讀浸會大學)